第155章 寡妇_古代天灾逃生记
笔趣阁 > 古代天灾逃生记 > 第155章 寡妇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155章 寡妇

  无弹窗,更新快,免费阅读!

  木匠家去之后,没有立马歇下,反而又拿起他的家伙开始做活。

  车队里二十几户人家央他帮忙做门窗,大多数人家皆为五间青砖大瓦房,如果家中人口多,譬如有十几口人,可能要建六间正房。

  穷苦日子过惯了的老百姓在吃穿上吝啬,却绝不会在盖房买地上马虎,事关几代人的传承,他们重视着呢。

  木匠除却吃饭睡觉,几乎将所有的时间耗在做木工活上,四个月过去,他的活将将做完一半而已。

  从前吃力干活,全为了每家给的几十斤粮食。

  单个来看不多,几十家加起来有几百上千斤,在荒年里能引来无数人卖命。

  即使知道自己累到半死不活方能将粮食拿到手,木匠心里头照样乐意。

  今晚他也去了东小庄吃席,吃完香喷喷的肉,心里尽是满足感。

  甭说普通的乡民,即使里正和乔掌柜,照样有好几个月不曾见过荤腥,乍然看见端上来的肉食,口水都要流出来了。

  当初知晓东小庄的人出去买猪,人家又上门请自己过去,乡民们就猜到他们会杀猪吃肉。

  木匠和周围的乡民觉得和从前一样,随便凑活几个菜汤,中间有盘带肉的菜而已。

  南方与北方不同,北方习惯吃面食,席上专门有盆窝头馒头之类的食物,南方则会换成大米,至于总体上,则大差不差。

  有人在去东小庄的路上与他兄弟说“如今连野菜都找不出来,不晓得他们咋凑那四盘菜。”

  等来到童生老爷的院子,看到桌上尽是荤菜,许多人努力维持的镇定全部消失掉了。

  乡民们以前觉得从外地逃难而来的人是乡巴佬,内心并不怎么瞧得起他们,今日见到对方出手如此阔绰,直接杀了头猪给他们吃,心里充满震撼。

  老天爷呐,桌上有三个大盆,里头有炒猪血豆腐、炒下水、一大盆杂面馒头。

  光这些尚且不够,每个桌上都有满满一大盆肉汤,拿勺子捞,能捞出不少肉来。

  南北方吃食不同,且拿明州城周边说,有钱的人家吃大米,没有钱的人家则吃米糠,织女镇中大多数人家便靠吃米糠过活。

  不过连饭都吃不饱的人哪里会挑剔,他们见到杂面馒头眼冒金光,照样吃得极香。

  乡民们刚开始还顾忌面子,并不敢敞开肚皮吃喝,越往后越放开拘束,光木匠就喝了三大碗肉汤。

  每碗肉汤里头都有两块肉,吃得他喜滋滋。

  中间同样遇见过不愉快,他同婆娘抱怨“怪道人人都说水田是个泼皮破落户,真没冤枉他。”

  “水田又咋了”

  木匠心里憋着气“水田摸到筷子就胡吃海喝。席上有两道肉菜,份量不小,他两口就塞进半盆去,若非我动作快,定然没法子喝三碗肉汤。”

  跟水田在同一个席面上吃席的人个个羞恼。

  往年吃席经常会出现用筷子抢肉菜的时候,然而像水田这般不知收敛直接将席面上小半菜肴吃掉的却并不多见。

  每个桌上挤着十几二十来人,不乏有那等饿死鬼投胎抢吃抢喝的,如水田般不要脸皮豁出去的却极少,因此,跟他同桌吃饭的人十分愤怒。

  若非顾忌着主家,木匠早就上去抡他两个大嘴巴子了。

  抱怨完水田,木匠边做木工便与婆娘感叹“东小庄他们当真实诚,我瞧不像有坏心思的,日后倒能同他们一道行事。”

  车队自打来到织女镇,与乡民们有不少接触,乡民们其实心里存在几分警惕,除却里正之外,没怎么有人同他们深入交往。

  便拿用水问题来说,织女镇中的井是百年前乡民们合力雇人打的,有些人并不想让车队占便宜用自己的水井,两边因为此事交涉过许多回。

  王宝兴甚至动起自己打井的念头。

  他去明州城里找专门打水井的匠人,结果听说人家从闹粮荒之后便带妻小回乡下去了,车队不得不忍受乡民们的黑脸继续用人家的水。

  经过此番交流,乡民们知道他们是实诚厚道人,而且吃人嘴软用人手短,他们吃饱喝足之后怎么也要对东小庄客气点。

  木匠又做起木工活。

  三个儿女眼睛晶亮“我们也喝了肉汤,可香啦”

  听完儿女的话,妇人觉得东小庄那群人应当是良善之人,否则光请大人过去全了面子情即可,孩子又不顶事,做甚要给他们。

  妇人没有过去吃席,在孩子和他爹的描述中知晓今晚吃得有多好,她再不劝木匠歇息“那咱们抓紧把活给干出来,不然刮风下雨,他们连个支应都没有。”

  往日见到孩子爹晚上做活时,她经常劝他多歇息会儿,今日反而给丈夫打起下手来。

  对方待他们真诚,自己肯定不能偷奸耍滑耽误人家的大事。

  木槿家的门窗全给装上,时间已经来到六月份。

  虽然温度比往年低些,可估摸着也有个二十几度,对于忍受够了冰天雪地严寒气候的人而言,绝对是极其让人开怀的一件事。

  看见被装上的门窗,木槿忙不迭用农家自制的简易胶去糊窗纸。

  这种简易胶制作方法非常简单,只需要两样物件,分别为水和面粉,将水和面粉按照比例混合之后会有粘性,糊窗纸的时候正好可以用上。

  平常纳鞋底也是用自制的简易胶,虽然没办法粘合大件的物什,然而它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依旧不小。

  木槿将窗纸糊好之后便让它自然风干,她自己则拿出了空间里的麻袋。

  当初为了掩人耳目,她去明州城时也买过几个麻袋,所以倒不怕被人看见。

  木槿将几十个麻袋沿着缝线的缝隙剪开,然后用水涮洗过,有些是用来装粮食的,上面难免会沾些谷子皮亦或尘土细沙,双胞胎又恰逢刚开始稳当走路的年纪,还是小心些好。

  洗完晾干,拆好的麻袋柔顺不少,木槿拿起针线细细缝合。

  她的针线功夫长进不少,即使在周围做了好些年的妇人中间,也不像起初那般一眼就能瞧出比别人差来。

  怕如意吉祥玩闹时扯开,木槿针脚细密,花费大半日功夫才将里屋铺的麻布给缝好。

  若非质感太差,远远瞧着与现代复古风的地毯看不出差别。

  里屋的土炕就占据大半空间,外屋则为两间客厅,双胞胎主要活动地点就在外屋,她后面剩下的活计还有不少。

  看见手中的针线不够后面用,木槿就往织女镇去。

  织女镇家家户户有织机,初来乍到连衣裳也没有的族人们经常在他们手中买布料与针线。

  记得王宝兴特地提醒族人们,莫要只从一户人家买,借买东西的时候多接触几家,摸清他们的秉性要紧。

  木槿去了织女镇最靠东的人家,开门的是个女人。

  她眼里没有戒备,反而热情招待木槿。

  “我来买些线,要碳灰色的就成。”

  两边方言不通,木槿特地放慢语速,这样一来对方更容易理解。

  妇人搭腔“你要的可真不少。”

  “孩子年纪小,走路时常常磕碰到,我没法子,只能先将麻袋缝好罩在地上,用的棉线便多了。”

  放在孩子多的家庭,难免觉得太娇惯孩子。

  而妇人年轻守寡,只有一个八岁的儿子,她将儿子当成宝,平日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碎了,觉得妥当些是应当的。

  她儿子麒麟前几日回来说东小庄那群人给他喝了碗肉汤,里头还有两块拇指大的肉。

  孤儿寡母被欺负惯了,本来以为这等好事没有自己的份,却不想人家给他儿子吃了肉。

  陈寡妇感念东小庄的外乡人,听闻木槿要做的活计很多之后,说“反正我的绣活已经做完了,今日我随你家去,总能快些。”

  木槿怕耽搁她时间,忍住诱惑推拒掉。

  陈寡妇却道“不碍事,世道这般乱,我也没接到新的活计,随你过去就成。而且而且那日多亏你给孩子肉吃,家里没了顶梁柱,日子比旁人家更艰难,麒麟已经两三年没沾过荤腥了。”

  于是,陈寡妇便锁好院门,随木槿去东小庄。

  她儿子麒麟也跟过去与新认识的同伴玩耍去了。

  来到家里,她拿起木槿之前缝的毯子“倒也齐整。”

  陈寡妇靠做绣活和纺织布料养活自己和儿子,手艺之精湛非寻常人可以比,在不懂行的人看来,木槿的针线功夫或许不错,而在陈寡妇眼里,那就不够看了。

  她能给的评语唯有齐整二字。

  木槿和陈寡妇一道穿针引线。

  她自觉学东西很快,否则不可能在逃荒之余将自己的针线功夫给练出来,然而见到陈寡妇如此工整的功夫,难免自惭形秽。

  木槿不禁感叹“你缝的可真漂亮。”

  “我当家的没有了,孩子的叔伯靠不住,单靠我做绣活养活娘俩,若针线功夫不够好,我和孩子早就饿死啦”

  她从前也是个爱说笑的性子,丈夫没有之后孤儿寡母经常受到族人欺凌,才逐渐变得沉默寡言起来。

  “能养活自己已经很了不起,我也是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过活,虽然日子艰难些,但活下去总有希望不是”

  或许觉得和木槿处境差不多,面对她时,陈寡妇并不像在族人们面前般努力做出倔强的模样,说话时增添了几分真情实感。

  “我天天盼着麒麟长大,等他大了,我们娘俩便不用再受欺负喽”

  麒麟才八岁,她需要等待的时间还有很长很长。,请牢记:,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

 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,更优质的阅读体验,书架与电脑版同步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79.com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79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