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74章 清河崔氏_重生周隋之际
笔趣阁 > 重生周隋之际 > 第374章 清河崔氏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374章 清河崔氏

  第374章清河崔氏

  仁寿四年(公元604年)自汉王杨谅与燕国公崔澈以皇帝杨广弑父为名,发布檄文以来,各地舆论哗然,有人深信不疑,有人嗤之以鼻。

  对于崔澈举兵,博陵崔氏内部自然是一边倒的支持。

  他领军由鲜虞县南下,途经安平县时,族中子弟之中,学文者自带笔砚,习武者自备弓马,纷纷追随。

  当崔澈号称二十万大军,实则八万五千人进抵冀州之时,作为他的使者,钜鹿人魏徵也率先来到了贝州清河县(今河北清河)。

  清河县是清河崔氏的祖地,距离冀州州治信都县(今河北衡水)并不遥远,相隔仅二百里,麦铁杖徒步,一日之内可以走一个来回。

  崔澈移师信都县,这无疑也加深了清河崔氏众人对于乱世的感知度。

  魏徵昂首挺胸,与清河崔氏一众族老痛陈利害:

  “自前周灭齐以来,我们关东之士屡遭压迫,先帝更是下诏,不许我等私铸兵器,视如贼寇。

  “昔日,蛮夷兵盛,我等不得不留存有用之身,屈膝侍奉。

  “如今燕公坐拥燕赵精兵,高举义旗,诛除暴乱,河北之地,谁又能撄其锋芒!

  “李景,皓首匹夫耳,今燕公以二十万大军南下,但有顽抗之人,必为齑粉也!”

  实际上,无需魏徵劝说,清河崔氏也早已对自身在隋朝的境遇不满。

  北齐灭亡以后,关东士人就承受了巨大的心理落差。

  一方面他们标榜自己高贵的血统,另一方面却又不得不面对朝堂上的利益,大多被关陇勋贵们所瓜分的局面。

  对于那些关陇勋贵,向来是被五姓七族瞧不起的,认为他们都是些蛮夷。

  例如杨素希望与清河崔氏联姻,为其子杨玄纵求娶崔儦之女,崔儦只是正五品的员外散骑侍郎,而杨素当时贵为尚书左仆射、越国公,是名副其实的文臣之首。

  崔儦却认为杨素祖上是冒认弘农杨氏,从而轻视他,言语不恭,态度傲慢,气得杨素拂袖而去。

  清河崔氏本身就对自己在政治上被排挤而感到不满,只是苦于隋朝统治稳固,这才忍气吞声。

  如今崔澈举兵,对于河北士人来说,他不仅兵强马壮,作为崔季舒的孙子,更是出身名门,是血统高贵的自己人。

  在崔澈获得范阳卢氏、博陵崔氏两大士族支持后,河北之地,顶级门阀就只剩了清河崔氏、赵郡李氏。

  赵郡李氏与博陵崔氏世代联姻,关系亲密,更是崔澈的母族。

  崔澈在定州的时候,就已经派人前往赵州与他们取得了联系,只不过由于崔澈计划直驱相州,因此赵郡李氏决定暂时观望成败,若崔澈真能击败李景,夺取相州,赵州自会改旗易帜。

  而清河崔氏,目前就得立即作出决定了,因为贝州就处在崔澈奔袭相州的必经之路上。

  魏徵在慷慨陈词之后,就被请去了偏厅饮茶,容各房长老们自行商议。

  许久,清河大房的宗主作为代表,找到魏徵,许诺愿意在暗中帮助崔澈夺取贝州,但在崔澈与李景分出胜负之前,清河崔氏不会派遣子弟公然参与。

  魏徵对此表示理解,一开始崔澈就做好了分兵围困贝州的准备,如今清河崔氏愿意提供帮助,已经是意外之喜。

  仁寿四年(公元604年)九月十六日,崔澈麾下先锋麦铁杖领银鞍契丹直一万骑卒,率先来到贝州治所清河县,屯驻于城外,崔澈随后抵达。

  当夜,城中便有内应开门,麦铁杖领军杀入城中,并未遭受多少抵抗,便夺占了清河县城,生擒贝州刺史。

  在入主清河县后,崔澈随即命人请来身处县城的清河崔氏各房宗主,与他们共同追忆先祖的荣光,以加深彼此之间的感情。

  翌日,贝州其余各县望风而降,在得到清河崔氏的暗中配合后,崔澈兵不血刃全取贝州全境。

  诸如清河崔氏、博陵崔氏这样的顶级门阀,对于其宗族所在的州县渗透,无疑是全方位的。

  当地的军政系统中,随处可见他们的子弟或是姻亲。

  这也是为何刘方作为定州总管,却还是要向崔澈俯首听命,定州本就在博陵崔氏的掌控之中。

  夺取贝州的当天,崔澈就以黄百吉代行贝州刺史一职,自领大军沿漳水南下,兵锋直指地处贝州与相州之间的毛州(治馆陶县,今河北邯郸馆陶县)。

  馆陶县城,毛州刺史已然陷入了恐惧之中。

  河北南部纵然人口稠密,经济发达,但由于朝廷的忌惮,因此被不断细分,也导致单一一个州,实际上并没有太强的军事力量。

  面对崔澈大军逼近,毛州刺史紧急向西南方的相州总管李景求援。

  此时杨广不许李景北上与崔澈交战的诏书尚未传达河北,李景召集亲信商议对策。

  由于崔澈来势迅猛,李景只聚集相、洺(治永年县,今河北邯郸永年区)、魏(治贵乡县,今河北邯郸大名县)、卫四州十万兵马。

  僚属们大多畏惧崔澈兵强,不愿救援毛州,而希望李景能够坚守邺城,等待朝廷援军。

  毕竟他们的任务并不是要单凭自己的力量平定崔澈叛乱,而是要等待朝廷平叛大军抵达,只是李景等人还不知道,朝廷已经制定了先河东,后河北的计划。

  人群中,只有李靖建议大军北上,他进言道:

  “明公聚集四州之兵,北上救援毛州,依托城池,并非没有一战之力。

  “若是执意守卫邺城,置毛州于不顾,必将酿成大祸。”

  李景闻言疑惑道:

  “药师为何这般说?”

  李靖解释道:

  “崔澈此人,喜好玩弄心计。

  “毛州,为相、洺、魏三州之门户。

  “如今明公抽调洺、魏二州精兵于邺城,一旦为崔澈所知,他在夺取毛州之后,必然弃相州,而先取洺、魏。

  “洺、魏若是有失,将士忧心家人,又岂有战意。

  “届时,崔澈再攻邺城,军中人心惶惶,明公又如何退敌。”

  李景愁眉不展,他也知道李靖所言有理,但毛州相较新修的邺城来说,并非坚城,北上驰援毛州,究竟能不能守住城池,李景心里实在没底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79.com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79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