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8章 苏威问案_重生周隋之际
笔趣阁 > 重生周隋之际 > 第108章 苏威问案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108章 苏威问案

  第108章苏威问案

  崔澈很清楚,自己面对的难题并非是扳倒燕荣,而是如何在燕荣去职后,顶替他登上青州总管之位。

  若是一番辛苦,却为他人做了嫁衣,只怕是要憋出内伤。

  ‘吾妻丽华,见信如晤’

  崔澈伏在桌案上奋笔疾书,他在家书中极力向杨丽华夸赞胶州半岛的壮美风景,遗憾不能与她共赏海上日出。

  出镇青州,最大的阻碍无疑便是杨丽华。

  倒不是犯愁杨丽华不愿离开大兴城,而是担心杨坚夫妇舍不得女儿。

  虽说迎娶襄国公主的李长雅,与广平公主的夫婿宇文静礼分别出镇河州(甘肃临夏)与熊州(河南宜阳),但这两个女儿所得宠爱如何能与杨丽华相比较。

  原时空中,杨阿五的夫婿柳述就一直被留在京中任职,其中未尝没有老两口舍不得小女儿的原因。

  为了以防万一,崔澈在信中畅想与杨丽华共游胶州半岛的湖光山色,一起面朝大海,观赏日出日落。

  能解决这一隐患的,只有杨丽华本人。

  在杨坚夫妇为此犹豫的时候,需得是杨丽华的坚持,崔澈才有出镇的机会。

  将写好的家书收了起来,如今还不是寄出去的时候,一切等苏威来了再说。

  “阿澈!成了!成了!真的成盐了!”

  裴秀从渤海边一路风尘仆仆的赶回祝阿县,来不及喘口气,便兴冲冲地跑进了崔澈的营帐。

  崔澈仔细询问了产量后,终于如释重负。

  当日他离开祝阿县巡视各地前,将晒盐的建滩、整滩、纳潮、制卤、测卤、结晶和捞盐归坨七套工序详细与裴秀讲解。

  裴秀当然也疑惑崔澈从未到过海边,却能知晓如何以海水晒盐,崔澈则谎称有异人隐士献策教授。

  随即拨了五百骑卒给裴秀,让他悄摸在渤海西岸试验晒盐法。

  自己则领其余人马辗转各地,到处惩治贪墨赈灾钱粮的官吏,掀起腥风血雨,同时吸引燕荣的注意力。

  如今在外边转了一圈,回到祝阿县,也终于等来了裴秀的好消息。

  晒盐法就是崔澈问鼎青州总管之位的敲门砖。

  今年先是组织八路大军反击突厥,耗费巨大,随后对将士们的封赏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,如今青州等地遭受水灾,更是拨付了三百万石粟米赈灾,苏威这个民部尚书都愁白了许多头发。

  民部尚书便是过去的度支尚书,是在今年早些时候改的名字,管理全国财政以及税收。

  到了唐朝时,为避讳唐太宗李世民,才又将民部更名为户部。

  糟糕的财政状况就摆在眼前,崔澈会给予一个杨坚无法拒绝的条件。

  即傍海晒盐,供应军国所需,缓解财政压力。

  开皇三年(583年)十月初冬。

  民部尚书苏威抵达青州,为了显示公正,他并未前往崔澈所在的祝阿县,也没有去燕荣所在的东阳城,而是入驻历城县,邀崔澈与燕荣前来,对二人所奏进行核查。

  由于祝阿县城与历城县城仅隔了济河故道,崔澈先于燕荣赶到了历城县。

  “下官拜见苏尚书。”

  “驸马无需多礼。”

  崔澈听见苏威称呼驸马,而非使君,心中便有了底。

  “不曾想我与燕总管的争执居然劳动苏尚书大驾,实在惭愧。”

  “燕荣此人.唉!”

  苏威一声长叹,显然他也对燕荣的劣迹多有耳闻。

  随即又问道:

  “驸马弹劾燕荣,可有真凭实据?”

  “若无证据,澈又岂敢弹劾封疆大吏,还请苏公稍候,澈这便将人证物证引来。”

  崔澈出门没多久,再来时,却带来了一众男女老幼。

  他指着其中一人向苏威介绍道:

  “这位是齐郡赵长史。”

  赵长史赶紧出列向苏威躬身行礼道:

  “齐郡长史赵广德拜见苏尚书。”

  “赵长史请起,不知你此来有何冤屈?”

  苏威问道。

  赵广德回忆起了数日前崔澈秘密与他约见。

  崔澈当时携带了几本账簿,其中就有关于向赵广德进献的记载。

  就在赵广德惊恐不已的时候,崔澈故技重施,当着他的面将账簿烧毁。

  一方是淫辱自己妻妾,对他肆意鞭挞、折辱的燕荣,另一方是与他有活命之恩的崔澈,赵广德没有半点迟疑,当即声泪俱下的在苏威面前哭诉起了自己的遭遇。

  同行的还有两名女子,也在人群中掩面痛哭,正是赵广德的妻妾。

  “岂有此理!岂有此理!”

  苏威重重拍在桌案上,只是赵广德的遭遇就让他气愤不已,而如今正有一屋子的苦主等着向他哭诉。

  有的人是妻女被淫,有的人则是家人无罪被殴打致死。

  燕荣对待身边的随从,都那般残暴不仁,更别提是外人。

  听了一桩桩,一件件的人间凄惨,就连苏威也对燕荣起了愤恨之情。

  崔澈趁热打铁道:

  “事情真伪,苏尚书遣人往各地一问便知,燕荣自恃位高权重,为恶从不避人耳目,其罪状为青州百姓所共知。”

  苏威颔首道:

  “驸马请放心,苏某必定如实回禀圣上。”

  “苏公处事公允,澈早有耳闻,但燕荣弹劾崔某残暴滥杀,还请苏公许澈自辩。”

  苏威许道:

  “驸马但说无妨。”

  崔澈却不急着说,而是递给了苏威一份名单,上面都是被他处死的官吏姓名,以及他们贪墨的府库存粮数额。

  “澈每每杀人,总要公审其罪,绝无冤枉好人的道理,有各县百姓为证,还请苏公明察。”

  苏威看罢手中名录,既感慨崔澈下手狠厉,居然杀了这么多卑官小吏,又惊叹这些官员胆量,居然敢如此恣意妄为。

  “驸马受命东出赈济,日夜辛劳,使得青州等地虽受水灾,却未生民乱,也无大疫发生,苏某离京时,圣人对此多有称赞。”

  崔澈谦虚道:

  “若无圣人拨付粟米,澈再是用心任事,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。”

  “好一个巧妇难为无米之炊,这句话正贴切了苏某的处境。”

  苏威感叹道。

  崔澈这才惊觉,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是出自陆游的《老学庵笔记》,本就不是这个时代的俗语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g79.com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g79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